這些都是我家傳的老地契,是我爺爺過世前傳給我父親的。”昨天,膠州市民趙先生給記者打來電話說,他前幾天搬屋時發現了百余張老地契,他想請專家和市民給鑒定一下這些老地契有沒有收藏價值。
收拾老屋發現老地契
趙先生介紹,他家住在膠州市馬店鎮大杜戈莊村,一直以來他家都開診所,前幾天,他們因要舉家搬屋進城內經營,便在家裏收拾物品。
“當時以為就是兩個木匣子,沒想到裏面全是老地契。
”趙先生說,8年前他爺爺去世時,曾將一些老地契交給他父親保管,後來也不知道放哪里去了。搬屋時他們挪開一張床發現,牆壁上有一個大窟窿,兩個長方形木匣子從牆壁裏露了出來。打開木匣一看,老地契全在裏面。
趙先生告訴記者,他小時候就聽爺爺說過,他家清朝時期一直經營藥材生意,生意興隆,家裏有很多田產,現在只留下了這些老地契。
老地契共有100多張
昨天下午,記者在趙先生的家裏看到,這批地契中年代最久遠的一張是清朝道光時期的,地契上用毛筆寫明,買入者姓名為“趙言玉”,買賣時間為“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六月”。契約左上角的蓋印上,還可以看到“膠城”等字跡。地契上寫著,一個叫“賈文開”的人因急需錢財,而立下了賣房字據。
地契共有100多份,因為時間較長,加上保存條件落後,部分地契因受潮、蟲蛀、鼠咬已有不同程度的破損,但大多還能完整地辨認出字跡。記者注意到,地契從道光、光緒、宣統到建國初期,跨越近兩百年,大多都是清朝時期的。這些地契文書中,對土地畝數、房屋間數等標注分明,都清楚地寫有雙方立保人和中間人名字,並蓋有章印、手印。
想將老地契傳下去
記者注意到,這些地契中賣地賣房的原因多是“因手頭乏用或急需周轉錢財”,可見,賣地賣房在當時是經濟拮据時不得已的舉動。昨天,膠州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,地契分民契和官契兩種。民契起源很早,秦漢以前就有了田宅交易,而官契至少起源于晉代。在目前的收藏界,清朝地契是收藏的重點。清朝嘉慶、道光、光緒、宣統年間的地契,都具有一定的升值潛力。